Diospyros kaki Thunb.
Nova Acta Regiae Soc. Sci. Upsal. 3:208. 1780.
落叶乔木,高8-10m,老树高可达15-20m;分枝开展,幼时被棕色的短柔毛;冬芽卵球形,小,长2-3mm。叶柄长1-2.5cm,幼时被短柔毛;叶片纸质,卵形、椭圆形、卵状椭圆形,偶有倒卵形,长5-18cm,宽2.6-10cm,幼时两面疏被短柔毛,老后仅下面脉上被毛,基部楔形、圆形或截形,稀心形,先端渐尖或钝,侧脉5-7对,网脉纤细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但有时在雄株中有少数雌花,在雌株中亦有少数雄花;雄花:3(-5)朵排成腋生的简单二歧聚伞花序;花小,长0.7-1cm;花萼钟状,长约3mm,裂片4,卵形,两面均被短柔毛;花冠钟形,白色或黄白色,长约7mm,裂片4,卵形,两面均被短柔毛;雄蕊16-24,每2枚合生成对,生于花冠筒基部;退化雌蕊微小;雌花:单生于叶腋,比雄花大,长约2cm;花萼钟状,筒部近球形,长约5mm,直径0.7-1cm,肉质,裂片4,宽卵形或半圆形,长约1.5cm,两面疏被短柔毛;花冠淡黄色、黄白色而微带红色,壶形或近钟形,长1.2-1.5cm,筒部近四棱形,直径与长度近相等,裂片4,宽卵形,长0.5-1cm,宽4-8mm,开花时外弯;退化雄蕊8,生于花冠筒基部,被长柔毛;子房扁球形,具4棱,近无毛,8室,每室有1胚珠,花柱4,基部合生,柱头2浅裂。浆果形状多种,有球形、扁球形、球形略带方形或倒卵球形等,直径4-10cm,嫩时绿色,后变黄绿色、橙黄色,表面有白霜,成熟初期果肉坚脆,至完全成熟后,变为橙红色至大红色,果肉柔软多汁,有数颗种子。种子深褐色,椭圆形,长约2cm,宽约1cm,侧扁,在栽培品种中,通常无种子或有少数种子;果梗粗壮,长0.5-1cm;宿存花萼在花后增大并增厚,方形或近圆形,革质。花期:5-6月。果期:8-11月。
产地:三洲田(张寿洲等 0095)、梧桐山(陈景方 2273)。生于山坡或溪畔疏林中,海拔200-500m,本市各地普遍有栽培。
分布: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浙江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、甘肃、陕西和山西。栽培或逸生。世界各地多有栽培。
用途:果食用,为常见的水果,亦可加工制成柿饼,除供食外,柿饼又可药用,有止血通便、降血压、润脾补肾、润肺等功效。木材可用于制作家具或箱盒等小用具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2010《深圳植物志》第2卷 148页
280
280
图 166 柿 Diospyros kaki
280
图 166 柿 Diospyros kaki
1. 分枝的一段、叶及雌花;2. 雌花;3. 雄花;4. 浆果。(余汉平绘)
1. 分枝的一段、叶及雌花;2. 雌花;3. 雄花;4. 浆果。(余汉平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